一、鋼鐵行業困難的根源在哪里,能持續多久?
近幾年,鋼鐵行業經濟效益一直居各行業之末,過去普遍認為主要是三大因素造成的:一是礦價高企,二是市場萎縮,三是產能過剩。今年以來的實事再次對這些觀點提出了置疑。
——關于進口礦價格。年初是133美元,9月末降到80美元,下降了40%,而鋼鐵行業沒有因礦石大幅度降價而走出困境。
——關于市場需求。1-8月消費粗鋼5億噸,比去年同期僅減少172萬噸,下降0.3%,鋼材消費只是從“高峰期”進入“高臺期”,市場沒有萎縮,而鋼鐵效益依然惡化。再回顧“四萬億”投資時期的2009年,當年多消費鋼材1.1億噸,增長25.6%,但鋼鐵效益并末因此而大幅度提高,當年銷售利潤率僅2.4%。
——關于產能過剩。近幾年,我國幾乎沒有不過剩的行業,但效益差別極大。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產能利用率約70%(合資企業90%,國產品牌企業58%),全行業銷售利潤率很高,為9.32%;裝備制造業產能利用率75%,銷售利潤率是6.85%‥‥,這些行業產能過剩程度均嚴重于鋼鐵行業,而利潤率卻大大高于鋼鐵。
鋼鐵行業陷入困境的表觀原因是鋼材價格持續下降,如在過去兩年累計下降1000多元的基礎上,今年1-8月線材價格同比下降497元;螺紋鋼下降531元;中厚板下降399元;熱軋卷板下降403元。目前鋼材綜合平均價格同比下降300元以上,降幅11%以上。
關鍵問題在于,為什么市場不能調劑供需關系平衡價格?為什么上游和下游都賺錢,唯有鋼材價格傳遞機制失靈,連年下降?分析鋼鐵行業的經營狀況可以發現,在鋼材市場上有一個巨大的“價格漏斗”,這就是在現行體制和機制作用下,一些長期嚴重虧損企業和虧損產品或者叫邊際生產者和邊際產品,不惜虧本或依靠補貼擠占市場,損害了供需關系,不斷打壓鋼材價格,從而造成行業性效益低下甚至虧損。
據對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統計,去年嚴重虧損、今年1-8月繼續虧損的大型企業有7家,合計產鋼8600萬噸,按年化量計算為1.3億噸。巨大的虧損產品長期占據市場,對供需關系和鋼材價格必然產生重大影響。嚴重虧損企業不減產停產,固然有多種因素,但究其根源是政府過度干預企業和企業不適應新常態下的市場環境。
鋼鐵行業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是貫徹三中全會決定,加快改革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消除鋼鐵行業突出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可以說,完成深化改革之時,才是鋼鐵行業真正走出困境之日。這是一項艱難的任務。鋼鐵行業可能要伴隨深化改革的進程而走出困境,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二、進口礦石價格會持續地降下去嗎?
在鐵礦石降價的趨勢下,以國際三大礦山為代表的大型礦山,正在采取新的戰略措施,不斷擴大產能,擴展市場份額。這些戰略措施的目標,從近期看,薄利多銷,可以彌補礦石降價帶來的損失;從遠期看,可以擠掉國內外大量高成本礦山,為最后取得礦石定價的話語權、話事權創造市場環境。國際大型礦山擴產措施歸納起來:
一是更加注重降低成本。三大礦山依靠資源優勢,加快擴大生產規模攤銷成本,提高了成本競爭力和規模效益。
據報道,今年上半年,力拓鐵礦石產量同比增長10%,達到1.39億噸,預計全年目標為2.95億噸,增長11%;必和必拓上半年礦石產量同比增長20.8%,達到1.06億噸,預計全年達到2.45億噸;巴西淡水河谷上半年礦石產量增長11.1%,達到1.51億噸,預計全年可達到3.12億噸,預計到2017年新項目建成后,產能可達到4.6億噸。
這些具有優質資源和生產條件比較完善的礦山,在擴產中已顯現出明顯的經濟效益。據報道,必和必拓2013/14財年,實現凈利潤134億美元,同比增長23%;力拓上半年實現凈利潤44億美元,同比增長156%。
二是更加注重優化投資結構。三大礦山正致力于調整投資結構,集中發展鐵礦業。必和必拓剝離出鋁、錳、鎳等資源,著力于開發鐵礦石和煤炭等資源,以提高現金流和投資回報率;力拓擬計劃出售加拿大鐵礦和澳洲部分煤礦資源。分析認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力拓鐵礦石業務的利潤;巴西淡水河谷也在積極剝離非核心資產,以確保核心資產有充足的資金。
三是更加注重削減資本支出,集中支撐礦山發展。必和必拓在2013/14財年,資本支出削減到152億美元,預計到2014/15年,再降至145億美元,集中資金將鐵礦石的產能目標從目前的2.7億噸擴大到2.9億噸;力拓2014年的資本支出將降到90億美元,減少20億美元,2015年以后每年支出約為80億美元,從而集中力量擴建低成本礦山,到2015年鐵礦石年產能達到3.3億噸,到2017年達到3.6億噸;淡水河谷2012年資本支出為162億美元,2013年削減到142美元,2014年進一步削減為138美元,以支撐鐵礦發展。
目前出現了鐵礦石供大于求的局面,迎來了鋼廠期盼已久的降價趨勢。但同時出現了國內礦山特別是占國產礦80%左右的中小型礦山大面積停產減產。當前我國礦石對外依存度已達到77%,并繼續向80%攀升。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如果國內礦山繼續大面積停產,國際大型礦商具備了更大的話事權,到那時,進口礦石價格還能繼續下降嗎!
資源性產品的質量和成本基本上是天然稟賦的。我國鐵礦山不論是質量和成本再加上過高的稅費,在國際上處于明顯的劣勢地位。據國際權威研究機構調查,2013年在全球36個鐵礦石主要生產國中,中國鐵礦石的平均成本最高,居末位;在世界325個主要鐵礦山成本排名中,前130名中沒有中國礦山;在后130名中,中國礦山有118個,占90%。因此,我們要考慮如何保持國內礦山一定的市場份額,以便有分量地發揮抑制進口礦價格的作用。為此,鋼鐵和礦山行業曾多次建議國家對國內礦山實行減輕過重稅費負擔政策,以提高國內礦山特別是中小礦山的生存能力。據最近消息,在財政部稅改司和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門組織和指導下已開展了《改革我國鐵礦行業財稅政策研究》。該報告提出的政策方案有利于國內礦山開發,有利于穩定進口礦石價格。鋼鐵和礦山行業的夙愿,有可能在近期實現。
三、新常態下提高利潤的源頭活水在哪里?
鋼鐵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因素很多,而最基本、最具活力的長效因素是什么?據對55個鋼鐵企業(不含寶鋼、太鋼不銹鋼)的幾個主要鋼材品種分析,從中選取銷售價最高的企業及對應的制造成本與銷售價最低的企業及對應的制造成本進行比較,可見在同類產品中,成本差距不是很大,約100~250元/噸,而價格相差懸殊:線材價格相差1185元/噸;中厚板相差1062元/噸;熱軋卷相差382元/噸。價格差巨的關鍵在于技術含量和質量檔次與質量的穩定性。由此說明,鋼材的技術含量和質量價值,是企業利潤的最大源泉。
鋼鐵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有必要重新審視近十年來形成的一些犧牲質量,過度追求產量、過度降低成本的習慣理念和管理機制。不宜過度追求消耗指標越低越好,產量越高越好,也不宜選用劣質低價礦石。要按用戶的質量要求,實行標準化作業,提高質量的穩定性和均一性,讓用戶用“放心鋼材”贏得市場。
無錫市吉河特鋼有限公司www.cdmyr.com電話:15852830970主營:310s不銹鋼板|310s卷板|310s角鋼|310s圓鋼|310s不銹鋼棒|310s不銹鋼卷板|310s不銹鋼無縫管|310s不銹鋼焊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