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開年,國內高鎳鐵市場延續了去年末的低迷態勢。1月產量持續低位運行,鋼廠成本倒掛與鎳鐵廠虧損壓力交織,疊加菲律賓雨季鎳礦供應趨緊、冬季環保限產等多重因素,產業鏈上下游陷入深度博弈。盡管2月鎳鐵價格出現反彈,但受限于生產周期與市場預期,行業短期內仍難以走出“低產量、高成本”的緊平衡格局。
一、市場現狀:高鎳鐵產量持續低位運行
根據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1月國內高鎳鐵產量環比下降約3%-5%,延續了自2022年四季度以來的減產趨勢。北方地區受環保限產影響尤為顯著,河北、山東等地部分鎳鐵廠開工率降至50%以下;南方工廠雖未大規模停產,但多數企業選擇通過設備檢修、延長生產周期等方式降低運營壓力。進入2月后,盡管部分工廠結束檢修計劃,但因春節假期與自然天數較少,全月產量仍難有明顯回升。
這一現象的背后,是產業鏈供需兩端矛盾的集中爆發。作為不銹鋼生產的關鍵原料,高鎳鐵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下游鋼廠的利潤空間。然而,當前市場呈現“鎳鐵廠虧損減產、鋼廠成本倒掛”的雙向擠壓局面,產業鏈各環節均承受重壓。
二、多重因素交織:成本倒掛與供應收縮形成負反饋
1. 鎳礦成本高企:菲律賓雨季加劇資源約束
菲律賓作為中國鎳礦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占比超90%),其雨季通常從11月持續至次年4月。在此期間,鎳礦開采與運輸效率大幅下降,導致國內港口鎳礦庫存持續走低。據行業統計,1月菲律賓鎳礦發貨量同比減少近30%,推動中高品位鎳礦價格較2022年四季度上漲8%-10%。鎳礦作為高鎳鐵生產的主要原料,其成本占比超過60%,礦價堅挺直接抬升了鎳鐵廠的冶煉成本。
2. 環保限產與虧損壓力:北方工廠減產“硬約束”
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政策對北方鎳鐵廠形成剛性制約。以內蒙古為例,當地多家鎳鐵廠因環保評級不達標被要求限產30%-50%。與此同時,鎳鐵價格與成本倒掛進一步削弱企業生產意愿。以1月數據測算,鎳鐵廠噸鎳鐵虧損約200-300元,部分使用進口礦的企業虧損甚至超過500元/噸。雙重壓力下,工廠不得不通過減產降低現金流壓力。
3. 鋼廠需求疲軟:成本傳導機制失靈
下游不銹鋼行業表現低迷,成為壓垮鎳鐵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2022年下半年以來,不銹鋼消費受房地產、家電等行業拖累持續走弱,鋼廠庫存積壓嚴重。盡管部分鋼廠嘗試通過壓低原料采購價轉移成本壓力,但鎳鐵價格下跌空間被礦價剛性支撐封死,導致鋼廠端出現“采購即虧損”的窘境。1月,國內主流不銹鋼廠高鎳鐵招標價一度跌破1300元/鎳(到廠含稅),創下近兩年新低。
三、產業鏈博弈:不銹鋼市場承壓與鎳鐵價格修復
1. 鋼廠策略調整:從壓價采購到被動補庫
面對成本倒掛,鋼廠最初采取“低庫存+壓價采購”策略,但這一模式在2月出現松動。隨著鎳鐵廠減產效應顯現,市場可流通貨源減少,部分鋼廠為保障節后復產不得不接受小幅提價。2月中旬,高鎳鐵現貨價格回升至1350-1380元/鎳,較1月低點反彈約4%。然而,不銹鋼終端需求尚未實質性改善,鋼廠提價空間有限,成本壓力僅得到部分緩解。
2. 鎳鐵廠困境:復產預期與風險并存
2月鎳鐵廠檢修陸續結束,但企業復產態度謹慎。一方面,鎳礦庫存處于低位,補庫成本高企;另一方面,鎳鐵價格反彈的可持續性存疑。某華南鎳鐵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價格僅能覆蓋現金成本,若礦價繼續上漲,復產可能擴大虧損。”這種“進退兩難”的心態,導致行業整體開工率仍低于60%。
四、未來展望:緊平衡格局或成常態
短期來看,高鎳鐵市場仍將維持緊平衡狀態。3月菲律賓雨季結束后,鎳礦供應壓力有望緩解,但礦商挺價意愿強烈,成本端支撐難以大幅松動。下游不銹鋼行業若想打破僵局,需等待基建、新能源等領域需求釋放。長期而言,印尼鎳鐵產能持續釋放(預計2023年新增產能超50萬噸鎳)或對國內鎳鐵行業形成替代壓力,產業鏈利潤分配格局可能面臨重構。
在此背景下,國內鎳鐵企業亟需通過技術升級降低能耗成本,或探索與不銹鋼廠簽訂長協價、參股礦山等模式增強抗風險能力。而對于鋼廠而言,開發低鎳系不銹鋼、提高廢鋼使用比例或成為規避原料價格波動的關鍵路徑。
高鎳鐵產業的困局,折射出中國制造業在資源約束與需求波動中的轉型陣痛。如何平衡短期生存與長期競爭力,將成為鎳鐵上下游企業共同面臨的戰略課題。在綠色轉型與產業鏈重構的雙重驅動下,行業或將在陣痛中孕育新的發展機遇。
無錫市吉河特鋼有限公司www.cdmyr.com電話:15852830970主營:310s不銹鋼板|310s卷板|310s角鋼|310s圓鋼|310s不銹鋼棒|310s不銹鋼卷板|310s不銹鋼無縫管|310s不銹鋼焊條